思想教育
 
【株洲新闻网】5位嘉宾做客株洲日报社全媒体采访区 共同探讨“校园贷”话题
2017-01-07 00:00 株洲新闻网 

1

在记者李卉主持下,嘉宾探讨“校园贷” (株洲发布记者 胡钧 摄)

株洲晚报1月6日讯(记者 李卉)无需任何担保,无需任何抵押,一张身份证、一本学生证,动动手指、填写基本信息,几千甚至几万元贷款很快就能到账,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这种被称为“校园贷”的贷款方式逐渐在我市各大院校蔓延。在这次市“两会”上,市政协委员韩先满、冯汉桥均对由“校园贷”带来的后果表示忧虑,呼唤出台相应法律对其进行规范。

昨日中午,5位嘉宾做客“株洲日报社全媒体采访区”,共同探讨“校园贷”话题。他们分别是:市政协委员韩先满(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市政协委员冯汉桥(湖南工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市政协委员罗谭勇(律师)、湖南工业大学学生处处长李正军、田心公安分局学林派出所副所长吴国鑫。

【案例】“校园贷”惹祸:诈骗同学,她“裸条”抵押

2016年9月,我市某职校学生小斌被我市检察机关以涉嫌诈骗罪提起公诉,小斌从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会干部沦陷成为“犯罪嫌疑人”,就是“校园贷”引发的悲剧。

进入职校之后,小斌接触到了“校园贷”,见其手续简单、不要抵押、到账时间快,于是,小斌通过多个“校园贷”平台贷款,因为无力偿还,利滚利,小斌最终欠债累计到了10万余元。为了还债,小斌放出消息,说自己在学校里有“关系”,学生支付一定“好处费”后,他可以帮忙修改考试成绩。该消息很快传开,因为小斌本就是学生会干部,而且承诺“改不了就退款”,所以很多同学信以为真,短短一个月时间,小斌就收到了24700元“好处费”,但问题是,小斌根本没有能力帮任何一位同学修改成绩,最终东窗事发,警方介入调查此事。

2016年暑假期间,我市某职校一女生笑笑(化名)想创业但无启动资金,她向某“校园贷”平台提交了简单信息之后,她的支付宝里就收到了5000元贷款,双方约定,一周后要还款5500元。结果,笑笑生意不好,还不上钱,对方提出延迟还款的条件是“以裸照作为抵押”,无奈之下,笑笑手持身份证放在胸前,拍下了裸照发给对方。后来,依然还不上钱的笑笑被对方多次威胁。对方先是称要将笑笑的裸照发给笑笑的父母、老师与同学,之后威逼利诱笑笑,说“还不上钱的话可以做三次‘公关’”(与男子发生性关系)还钱。最终,笑笑让父母出面还钱,才从此事件中脱身。

【现象】“校园贷”纠纷2016年下半年集中爆发

以上两起案例是不是极端个例呢?在调研中,韩先满发现,2016年下半年,是“校园贷”在我市各大院校集中爆发的时间。

韩先满:在调研中,各大院校对“校园贷”均反应强烈。我市一些学校还出现过逼债人员威胁、恐吓学生,闯入校园里企图把学生带离的现象,幸亏学校保卫处及时发现并制止。此外,那些将借款学生信息到处公布,打电话给学生家长、老师以及同学的手段,也给学生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有些同学为了偿还欠款,牺牲学习和休息时间疯狂打工,导致精神恍恍惚惚、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有的同学从A平台贷款偿还B平台的债务,拆东墙补西墙,结果雪球越滚越大。甚至有同学因债台高筑、心理压力过大,留下遗言、遗书后出走,幸亏被及时发现并被找回,才未酿成悲剧。

【缘由】学生“校园贷”大多是为了满足消费

李正军: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没有1例“校园贷”的借款行为是因为学生交不起学费而发生的,大部分借款学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有一少部分借款学生则是为了创业。

韩先满:学生到“校园贷”平台贷款,确实大部分都是为了满足消费需要。以前,一些银行推出过“大学生信用卡”,不少学生都办了卡,结果产生了一批“卡奴”,有同学甚至依靠申请助学贷款来还账。2009年,银监会发文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信用卡,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由此,大多银行叫停了大学生信用卡业务,保留了这个业务的银行也抬高了办卡门槛。

【困局】乱象触目惊心、缺乏有力监管

吴国鑫:“校园贷”常常伴随着高利率、欺诈诱导行为,有些甚至还衍生出了“恶性逼债”“裸条”“欠债肉偿”之类违法犯罪行为。有些网贷平台放贷的利率看似很低,但在利息之外,平台还会以罚息、服务费、违约金、滞纳金、催收费等名目,收取远远高于贷款本息的费用,但这些平台并不会主动、详实地告诉贷款者这些费用的计算方式,反而重点宣传“无抵押”“超低利率”之类的噱头。同时,“校园贷”需要提交的资料非常简单,资料审核把关漏洞也很大,有人甚至利用他人身份贷款。今年,警方就接触到了好几例类似的案例,社会人A知道B同学最近需要钱,于是找到B同学,承诺“以你的名义贷款,钱我来还,贷款到账之后分你一部分”,涉世未深的B同学觉得自己没啥损失还有钱赚,欣然答应,结果最终社会人A不再露面,B同学则被追债者逼得“走投无路”,只能报警求助。

冯汉桥:大学生的相关金融教育相对欠缺,不知道过度借贷的后果是什么。现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很快,又缺乏有力的监管,导致鱼龙混杂。冲动型消费遇上低门槛借款,学生很容易深陷其中。

【建议】禁止向未成年人放贷

罗谭勇:“校园贷”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必须得到全社会高度重视。家长和学校首先得加强对孩子消费观念的引导、金融知识的普及,以及进行法治知识教育。相关部门应该对放贷平台与“校园贷”产品进行清理与整顿,提高放贷平台的准入机制,对涉嫌高利贷、非法收债的公司依法依规进行打击处理。未经学校允许,不能在校园内开展网贷营销宣传活动等。

韩先满:要从源头上消除“校园贷”的负面影响,必须出台规定,贷款平台绝对禁止向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放贷。年满18岁的在校学生,如果没有经济来源的话,要取得其家长或监护人书面同意,否则也不得向其发放贷款。

冯汉桥:“校园贷”平台在放款时,必须将还款期限、利率、各项费用等事项进行书面告知,未尽此告知义务而引发的还贷纠纷,该平台要自行承担责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