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共读活动优秀读后感选登——青春须有为
2019-04-04 11:31 吴雨珂 

青春须有为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未经检验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生活,未经打磨完善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生。青年时期人格精神的健全和完整,体现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与困难搏击,不断地拥有新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雄心。青春须有为,岂能长少年。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读书求知,探索思考,需要一定的定力,需要有很强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年纪尚小的习近平在家庭落难,前路未知的困境中仍然能保持对知识的尊重与渴求,这是极为可贵的。在黄土纷飞的环境中,他是柏拉图“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下的”这句话的身体力行者。青年如旭日初升,生机勃勃,正是读书开阔胸襟,树立理想,塑造三观好时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办沼气、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坊等等,都是习近平作为一个共产党的工作者,在真切了解基层群众的困难后为群众提供的实实在在的便利。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对近平的思想和价值观起作用的,并不是标语、口号和高音喇叭的灌输,而是知青岁月那日复一日艰苦的生活和劳动,是当年同农民兄弟朝夕相处的那二千四百多个日日夜夜对他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是在今天,我们也须明白,空谈只能误国,实干才可兴邦。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正如总书记回顾插队经历时所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在遇到困难时想到这些,就会感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正是成长时期,应该像经冬的麦子一般,经过时间的打磨,季节的变化,温度的起伏,最终灌浆饱满。在恶劣的环境中充满希望,始终挺立,不偏不倚,方成大器。

然而一个身处在社会中的人,如想干出一番大成就来,不可能只依靠单枪匹马地冲锋陷阵。如同最威武的将领,也需要胯下威风凛凛的战马,手中锋芒逼人的长枪,身后热血沸腾的战士。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对习总书记来说,“人和”是他人生发展中最必不可少的因素。在梁家河这七年时间,他学会了很多东西。梁家河的群众无私接纳他、帮助他,让他在这里步入社会,入团、入党、当村支书;他从这里出发,返城上大学,他从这里学习,站稳了群众立场,坚定了群众工作方法。对我们当代青年来说,我们身处于一个目前为止最好的时代,物质生活不再陷入困境,精神文化强大而自信。被和平幸福包围着成长,前后开阔无阴私,被整个国家寄予了最美好的期望。成功与人生的意义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理想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实现,付出与收获成正比,能力与机会旗鼓相当。

我们应不止只享受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应该有责任为这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我们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我们应不止只喊着建设国家,贡献社会的口号,也应该脚踏实地,积跬步聚小流地做出成绩。天朗气清,我们有着光明的未来,要少年心事当拿云,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要扶摇直上九万里,要坦坦荡荡,畅意走四方!

 

关闭窗口